专题 | 基于大数据的“农业保险+信贷”实践
2021年5月,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党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部署要求,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农业农村部启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活动一经推出,获得了各方普遍欢迎,随即转入常态化推进阶段。
2022年4月,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财险”)积极响应上级部署要求,与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联合组织开展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专项创新服务,打造信贷直通车中华财险专属版。通过充分发挥农险经营网点分布广、人员队伍金融素质高、客户群体数量大、农户接触频次多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直通车活动下沉乡村,全面推广信贷直通车专项创新服务。探索创新纯信用、全线上的“农业保险+信贷”支农惠农模式,强化对参加农业保险农户的支持,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种养环节。
自活动开展以来,已为600多个经营主体提供了3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业务覆盖四川、湖南、山东等11个地区。其中,最高单笔授信金额达到450万元,授信期限最长可达3年,80%的贷款利率低于4%,有效缓解了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压力。
信贷直通车介绍
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一环,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关键信息缺失、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信贷直通车平台将农业农村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农担公司、金融机构的数据全部汇集到平台,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素质农民、全国1.9亿农户补贴数据等多维数据。数据整合后可多维度刻画农业经营主体“画像”,信贷直通车平台通过大数据为农业经营主体精准“画像”,不仅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了有力的信用支持,而且有效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的问题。
2022年3月,信贷直通车平台发布了2.0版本(见图)。2.0版本强化数据支撑。启动信贷直通车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库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发展中心在数据资源融合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联合金融机构梳理农村土地承包等138个指标,制定信贷服务数据资源基本标准;在保障好信贷申请服务的基础上,开通信息核验服务,通过标准化接口,向金融机构提供农业经营主体法律身份核验、政策身份核验以及信息共享服务,支持发放更多信用贷款。同时,2.0版本优化了系统流程,通过调整派单模式和信息反馈机制,在农担机构统筹派单基础上,探索农户按需点单。
图 信贷直通车平台V2.0
信贷直通车中华财险专属版
2022年5月,《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开展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专项创新服务的通知》指出,引导已投保农户通过扫描中华财险专属二维码提出贷款申请。
1.支持重点
一是重点对象。重点对象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满足种粮大户、大豆油料种植大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户、高素质农民、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农业企业、国有农场及农业职工,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贷需求。
二是重点领域。支持农业保险保障覆盖的粮棉油肉糖胶林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以及与农业生产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料、花生、棉花等粮棉油作物种植和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畜禽养殖作为支持重点,助力扩种大豆油料,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初级农产品供给安全。
三是重点产品。支持金融机构根据农户授权,依法合规开展农业保险保单信息共享。鼓励依据保单信息,开发全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支持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信贷直通车自助、实时完成贷款全流程业务办理,实现快速申贷、随借随还。贷款额度根据经营主体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情况,按照保单保障额度的一定比例进行测算。
2.基于大数据的“农业保险+信贷”主要做法
一是系统直连,实现数据共享。中华财险农险核心业务系统将其农险数据通过API直连方式与信贷直通车共享,打通农业生产经营数据、农业保险数据直连校验渠道。其中,农险数据包括保险类别(种植、养殖)、承保标的、保险金额等。金融机构利用共享的保险信息,建立健全数字画像和信贷模型,依据保险金额测算授信额度,形成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服务模式。
农户通过信贷直通车中华财险专属版申请扩产资金,申请通过专项通道即时推送至合作银行。如2022年4月21日,四川省乐山市某养殖大户计划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信贷直通车中华财险专属版申请扩产资金,申请通过专项通道即时推送至合作银行。上午9时2分提出申请,9时18分即成功获得贷款,有效缓解了资金需求。
二是建设中华财险信贷直通车优质客户库,实现申贷主体精准触达。中华财险农险核心业务系统根据主体经营情况(种养兼营户)、投保金额(10万元以内,10~100万元等)、累计投保年限(≥3年,<3年等)对存量客户进行初筛,建立优质客户库,引导申贷成功率较高且有资金需求的经营主体线上化办理贷款,避免无效奔波。经中华财险引导申贷的经营主体,平均授信额度是49.2万元,50万元以上授信主体数量达到51%,单一主体最高授信额度可达450万元。
如广东河源市龙川县某农业发展公司通过信贷直通车中华财险专属版申请300万元生产流动资金,经农险数据增信,银行最终授信450万元,授信获得率为150%。同样情形的还有湖南株洲某生态养殖公司,投保农险后申请50万元生产流动资金,银行最终授信300万元,授信获得率达600%。
三是引入授信银行分单派送功能,提升合作银行的授信效率。针对推送后超期未受理、受理后超期未授信等情形,制定系统规则,一旦超出时效,系统自动向其他合作银行顺位推送申请信息。2022年末,全国平均授信周期较功能升级前缩短了5.6天,部分地区实现申贷当日或次日即可获得授信。如湖南邵阳市某稻谷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22年10月24日向银行申请贷款,2022年11月1日,在首推银行未受理的情况下,系统触发自动派单机制,向第二顺位合作银行推送贷款信息。次日,该合作社即获得授信。
四是通过全线上化的贷款业务办理,提高信贷直通车政策惠及面。“信贷直通车中华专属版”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办理业务,全程线上化操作,24小时均可申报。登录后仅需填写贷款金额及用途、经营主体基本信息、种养殖规模数据等三类十余项信息,五个步骤即可完成申报,总填报时长不超过五分钟,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员即能单独完成申报。
主要成效总结
一是农险数据的引入,有效缓解了农村融资难题。长期以来,农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面临农业生产巨灾导致生产、收入不稳定的风险,再加上农产品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农机等财产的变现能力低,导致农民贷款缺乏合格抵质押物品,具有还款来源不稳定的特殊风险,始终缺少稳定、通畅的融资渠道。中华财险通过开展“信贷直通车”活动,推动农险数据和银行信贷模型的融合,利用保险增信功能,助力银行开发完善纯信用、无抵押的信贷产品,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地获得授信。在所有授信中,57%的授信额度达到预期,7%的授信额度超出预期,平均超出36万元,最高超出250万元。仅有36%的农户授信额度低于预期。
二是农险数据的引入,丰富了农村金融产品供给。除农村信用社和个别长期深耕农村金融市场的银行外,其他商业银行缺少相应的历史数据,信贷产品较为保守,期限、利率、额度等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需求。中华财险充分挖掘粮棉油肉糖胶林及地方优势特色的承保农产品数据,全面评估新型农业主体和小微农户的风险程度和持续经营状况,联合银行多维度完善“种植贷”“棉花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开发,有针对性地扶持地方支柱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农村信贷产品供给。
三是农险数据的引入,为建设省市地方版信贷直通车平台提供借鉴。信贷直通车中华财险专属版试点,探索出了一套合理的数据共享对接、优质客户库建立方案,为同业提供了实操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