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安络君随机统计了50条诈骗资讯,在其中的1145条评论中,骂“人傻钱多”的共计692条,占了半数以上。被骗的人,真的是因为傻吗?聪明的你,一定不会被骗吗?但凡对诈骗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不会敢下此结论。目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在侵财类犯罪中占比极大,各种骗术层出不穷。为此,我们整理出《新型电信网络诈骗TOP10》,其中收录的十类骗术难防程度极高,已成为侵犯民众财产的主力军。希望本文能让您与您的亲人好友认识到诈骗之强悍,真正做到知诈防诈。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Top10排行榜
Top1. 冒充客服类诈骗
Top2.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Top3. 刷单返利类诈骗
Top4.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Top5. 冒充领导类诈骗
Top6. “杀鱼盘”
Top7.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Top8. “裸聊”诈骗
Top9. 短信诈骗
Top10. 邮件诈骗

源起:从草莽到专业

2013年,中国的电信诈骗发案总数为4300多宗,2014年上升到5400多宗,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大爆发,发案总数飙升至59万起。

全国上百万电诈受害人应该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和台湾省情报部门扯上关系?

事情要从20世纪60年代说起。那时候台湾省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迅速发展,很多人抓住时代机遇勤劳致富,但也有一些人满脑子歪主意:金光党。大家应该曾听过家人告诫:“世间有骗子以假金饰为饵,要求拾到的路人分账”,这种古早骗局,就是金光党搞出来的。

到了90年代,电话开始普及,金光党便用电话展开操作,最普遍的方法你一定听过,就是“中大奖了,需要交税”这种套路,这是电信诈骗最早的起源。

出身草莽,小团体作案,骗术不互通,这个时候的电信诈骗,还不足为惧。事情起变化是到了李登辉上台、情报部门解体后,大量下岗情报人员投奔了“钱途”更好的黑社会,并对其进行改组,将台湾省黑社会分裂出来一支,专门做地下诈骗业务。

他们把情报部门的一些管理方法融入诈骗团体,使骗子们有了明确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你在现在企业中能看到的分层管理、员工培训、打分和考试,甚至成功案例经验分享、失败案例回溯等操作,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在台湾省的诈骗集团中。

还有更离谱的。当初美国情报部门教会了台湾省当局如何给嫌疑人做“侧写”,也被情报部门带到了诈骗行业,使他们能通过对方的言行,给对方做好信息档案,分析出被骗人的性格、性情等,以方便突破。

到这里,骗子已远远跳出技术和管理的局限,正在往更专业、更精英的职业目标进发。

肆虐:从台湾到大陆

在台湾省大量“下岗再就业”的前情报人员的“努力”下,电信诈骗进入蓬勃发展期

据台湾省警务部门统计,1999年台湾省岛内诈骗案件数4262件,2005年猛增至4.3万件,诈骗金额也由1999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85.9亿元。


直到21世纪初,两千多万台湾人基本都被诈骗分子用地毯式电话轰诈过,在严重内卷下,已经无人可骗。此时,骗子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大陆。他们从福建安溪“登陆”,大肆收徒,业务量迅猛增长

兴许是钱财魅力太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骗子圈显得格外有道理。学成之后,安溪骗子抛弃过时的中奖诈骗,研究起冒充公检法诈骗、贷款诈骗、助学金诈骗等新骗术,业绩很快超越台湾师傅。

2008年前后,大陆系诈骗团伙如蒲公英般在全国各地蔓延。大陆系诈骗团伙花样更多,不同地区形成了当地具有特色的犯罪手法,比如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猜猜我是谁”诈骗,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盗取QQ冒充亲人”诈骗,江西省余干县“冒充富婆重金求子”诈骗……在当时,全国公安机关对此高度重视,针对不同的重点地区、诈骗类型,对诈骗团伙进行了严厉打击。

为躲避打击,绝大部分诈骗团伙转移到缅北等地区,在境外土壤的培育与庇护下,电信诈骗不断升级,一条包含开发编辑、批量零售、诈骗应用、分赃的黑灰产业链形成,并在不断扩大。

到现在,互联网已成为诈骗犯罪分子的主要阵地,随着电商平台、聊天软件以及通信网络等高科技方式的使用,骗子的欺诈方法紧随热点、层出不穷。在骗子中流传有一句话:只有不适合的剧本,没有骗不到的人现在的骗子,早就从电话短信轰炸的“乱枪打鸟”,变成针对不同年龄、职业、行为轨迹等设置定制化骗局的“精准狙击”。

越了解诈骗,越发觉防骗之艰难。在看过许多真实案例后,你会发现,许多看似能够轻易识破的骗局,分分钟都有人在上当。在受害者中,不乏教师、高级知识分子。被骗了,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因为骗子太善于利用人性

▲民警在抓捕现场发现不少心理学书籍和大量话术本

而以下这10种诈骗方式,是电诈团伙经过二十多年对人性弱点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而形成,堪称“10大最难防骗术”。看完它们,相信你对诈骗已经产生99%的抵抗力。

警惕:10大最难防骗术

Top1 冒充客服类诈骗

难防指数:⭐⭐⭐⭐⭐⭐

冒充客服,是骗子掌握了受害人近期网购交易信息后,对受害人进行精准、降维的施骗,虽然金额不是最大,但成功率最高,因此排名第一。

此类骗术从网络购物平台开始壮大就已经出现, 受害人群通常为网购用户

一般情况下,骗子会事先大肆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和快递面单信息,然后 冒充快递员、卖家、平台客服等角色联系受害人,以 “商品有质量问题要理赔”“快递丢失要退款”“不小心绑定收费会员要解绑”等为由对受害者实施精准诈骗。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购物平台的打击防范,此类骗术的花样变得越来越多,手法也越来越隐蔽。

今年4月,有一起冒充客服类诈骗案件引发热议:硕士小帅(化名)接到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 “不及时注销京东金条会影响征信”。信以为真的小帅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下载APP开启共享屏幕功能,随后对方以注销不良记录额度为由,引诱小帅贷款,并将贷款转入指定账户。

一位硕士,仅3小时,就被骗走19万。

▲骗子冒充客服 男硕士3小时被骗19万

难以理解吧?像小帅这样的高知年轻人,常常在网上冲浪,接触这么多网络信息,对于电信诈骗,理应有着更强的判断力才对吧?然而,最近在国家反诈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 近年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中,18至35岁占比65.5%没错,从数据上看, 最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占比居然是最大的

为什么?

如果从骗子的角度进行思考,其实很好理解。试想一下:如果你想让一个人相信“不注销校园贷会影响征信”,你怎么骗?我一定选择去骗一个知道什么是校园贷、什么是征信,但又不够了解的人。

因为社会经验和自身所掌握信息的不足,让很多受害人下意识对骗子的话信以为真;再加上对此有一定认知,于是他会更自信于自己的判断,导致危机感知能力下降,急吼吼的走完被骗流程。

对骗子来说,能骗到“自信型”的受害者,效率会很高,收益也不错。就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曾在一次访谈中说的:“只要是人,都是有弱点的,就是有着读了八个博士学位的博士后,也有可能被骗。很多学历高的人,他过于自信,往往是越自信越被骗。”

而骗子在等待的,正是一个自信的人。

Top2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难防指数:⭐⭐⭐⭐⭐

>>>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此类诈骗的成功率虽然没有Top1高,但金额往往可以搞得很大,所以业内也有人叫它“诈骗之王”。

2016年9月,一则由清华大学液晶大楼物业服务中心发布的“警情通报”在网络上热传,海淀区蓝旗营小区清华大学一老师被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人民币1760万元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知道大家对蓝旗营小区是否有所了解,简单说一下,住在蓝旗营的一般都是70岁以上的老教授,按照北京 当时的房价,一辈子的一套房卖掉,就是一千多万。

(图源:央视新闻)

清华教师的智商怎么可能不达标?为什么他还是上当了?

冒充公检法诈骗让受害人产生信任的前提,就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从而在诈骗过程中准确说出其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像此案中这位清华教师,刚卖了房, 下午钱刚到账,就收到电话说他手续不对,涉嫌偷税漏税。查看各种卖房的具体情况,合同号、手续号都能对上,谁能保证在不了解这种骗局的情况下,自己绝对不犯迷糊?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另一个成功的关键是精神PUA。

在一位受害者的叙述中,她一开始先接到电话称她的手机号码参与新冠疫情虚假信息传播,她否认。后来,再接到来电称她读大学时办理的银行卡涉及电信诈骗,她继续否认。不久后,另一位“警察”来电,称她的银行卡被诈骗犯利用进行转账,一位广州老太太因此去世,并 发给她老太太的死亡证明和照片

此时,她心理防线开始动摇。

接着, 假警察在视频聊天中对她进行严厉批评,她心理压力剧增,开始破防。然后,“恰好”出现一位态度柔和的警察, 对她进行心理疏导

在骗子们一步步诱导下,她下载了APP,被转走了银行卡余额,不知不觉背上了网贷。

看到这里,你发现了吗?骗子成功骗到她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身穿一身唬人的假警服,而是利用了受害人的脆弱、善良进行一步一步的精神PUA。

Top3 刷单返利类诈骗

难防指数:⭐⭐⭐⭐⭐

接下来说说近期在骗子圈最流行的刷单返利类诈骗,由于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它已逐步演变为当前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甚至被称为新晋“诈骗之王”。

据温州市反诈中心最近发布的今年1-5月的反诈数据显示,“刷单返利”占诈骗发案量的半数,高达50.4%,被骗金额7300万元,人均被骗约5.9万,而最小的受害者,仅9岁。

此类骗术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让你往某个平台投钱。就这?为什么还能骗到这么多人?

我们从头开始给大家捋捋。

在以往的此类诈骗案件中,骗子首先通常会用 高佣金兼职、免费礼物为噱头引流(最近更多的是以 红包群为饵),招募“刷单客”“点赞员”“推广员”,很容易就能吸引到部分 学生和宝妈群体

现在,受害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去年11月有个挺火的新闻,说9月开学以来,沈阳共有31名教师被骗,被骗金额高达400万元。


据警方介绍,很多受害人都是先进入一个微信群,这些人在刚进群的时候大都能感觉到这个群“不太正常”,但因为好奇心他们会选择先观望。

但怎么看着看着,就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呢?

这种变化当然是骗子促成的,此时骗子会利用一种名为“公开承诺”的心理学技巧,这种技巧最早在传销组织中最为常见,随着群主不断暗示,所有群成员(托)都完成“公开承诺”并预先做出表率后,受害人也会坚定跟从。

时机一成熟,骗子立马诱导其下载刷单APP。接着,骗子开始运用登门槛效应,提出“垫资充值”的要求。这里必须重点给大家说说。“登门槛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它是现在谈判专家常用的专业技巧:在你提出一个请求之前,先提一个对方很容易接受的小请求,在此之后,你的这个真正想提的请求,被接受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

登门槛效应为什么会起作用?因为它利用了人的一个“行为升级”的本能。这就像我们学化妆、玩游戏、谈恋爱一样,当投入了一些精力或金钱后,便会不知不觉的想要投入的更多。你一定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对不对?

到这里,其实很多人并不会拒绝,因为最开始的垫款往往低于他们从骗子那里赚到的钱,这时候他们想的是: 就算被骗走也没关系,反正没亏掉本金

随后,骗子会以 “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骗取受害人在刷单APP中继续垫资充值。

最后就是骗子的“宰杀”时刻了。想提现?不可能的事。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骗子会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甚至巧妙利用人类“想赚”和“不想亏”的欲望,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

“都投了1000块了,还在乎再投5000吗?”“都投了6000块了,拿不回来就太亏了!”登门槛效应就是这样,进去容易出来难,很多损失惨重的受害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身陷圈套。

Top4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难防指数:⭐⭐⭐⭐⭐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虽然不一定是发案最高的诈骗方式,但往往是杀伤力最大的一种。受害人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群体或热衷投资、理财、炒股的人群

这样一种骗局,有多少人中招呢?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4万人。其中,投资理财类诈骗位居首位,占26%。

臭名昭著的“杀猪盘”,就属于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2021年4月,据国家反诈中心披露,在所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造成的损失中,“杀猪盘”类诈骗案件造成的损失,占了近50%。

不同于其他骗局的“短平快”,投资理财类诈骗最大的特点就是放长线“养猪”,养得越久,杀得越狠。

在此类骗局中,骗子会包装成某个身份与受害人相遇。他们可能冒充 “高富帅”“白富美”,通过社交软件找到受害人,或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其确定恋爱关系;也可能冒充 “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待受害人充分信任对方后,再 将其引至虚假博彩网站、虚假投资APP等实施诈骗。

▲“杀猪盘”话术本(图源:中山市反诈骗中心)

前期,在受害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少量入仓时,会立马获得返利,眼看账户飞涨,小额提现也是秒到帐,受害人逐渐飘飘然。

当受害人尝到甜头后,骗子会声称 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投资APP的规律,只要跟着投资稳赚不赔。这时,受害人已经深信不疑,越投越多。

▲“杀猪盘”话术本(图源:中山市反诈骗中心)

资金到位以后,没耐心的骗子,直接卷款拉黑,不说一句再见;有点耐心的,会继续忽悠受害人往里投钱,等受害人想要提现时,“登录异常”“服务器维护”“银行账户冻结”等,骗子总有无数种理由解释为何提现失败。

在很多反诈宣传中,我们总看到“天上不会掉馅饼”,受害人们肯定也知道 这句话,但为什么还是上当了?

他们的“幸存者自恋”心态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可能产生一种不理性的幻想,认为自己很有可能就是那个被命运垂青的人。这种念头一旦出现,就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开始放电影:被“馅饼”砸到后生活会有哪些改善?朋友会如何羡慕自己?现在遇到的麻烦事是不是很快得到解决?

正是这种幻想与冲动,让受害人盲目相信自己可能就是那个被偏爱的幸运儿,于是一步一步落入骗子的陷阱。

Top5 冒充领导类诈骗

难防指数:⭐⭐⭐⭐

冒充领导类诈骗同样是仿冒诈骗中的高发诈骗类型之一。

从作案手法看, 骗子通常利用手机木马软件,获取受害人通讯录,冒充领导对其嘘寒问暖,以骗取信任,然后以亲朋好友有事,要求帮忙转账或代付等方式实施诈骗

▲骗子加人时的常用话术(图源:网络)

据某位受害人描述:骗子伪装成的“领导”, 能叫得出自己以及公司其他领导、高管的名字,一开始就让自己降低戒心;在接下来的沟通中,骗子 用关心下属工作的口吻,让自己以为工作得到领导肯定,对个人及事业的未来发展浮想联翩,极大降低戒备之心;最后,在要求转账时,“领导” 频繁使用“马上”“立即”等催促性词语,并一再强调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让自己一下子紧张起来,完全没机会核实转账需求的真假,从而上当受骗。

▲骗子要求转账的常用话术(图源:网络)

被骗后,很多受害人不断问自己:究竟是什么让我在那一刻失去理智?

从心理学来分析,这涉及到了投射的作用。投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它将我们心中的某一部分情绪、性格转移到了他人身上,使我们无法正确的看待和认识对方。例如“疑邻盗斧”的故事,如果在你的想象中,是邻居偷走了你家的斧子,那么你就会感觉邻居的一举一动都是做贼心虚。

在受害人的内心中,实际上就上演了投射的作用。他们收到了“领导”头像的人发来的信息,对方说话方式和语气貌似和自己的领导有几分相像(实际上这种相像也有投射的成分在),于是开始相信,对方就是领导。加之受害人也许在心中对领导有几分忌惮,在对方的严厉催促下,就更难以用理性分析事情,最终一步一步落入陷阱。

此外,在光环效应的作用下,人们也很容易“中招”。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常表现在个体对其他人或事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上级领导和前文说的警察都是大家很容易相信、同时也是自带光环的人群。冒用这些身份行骗,就很容易让受害人陷入“盲从”心态,从而掉入圈套。

Top6 “杀鱼盘”

难防指数:⭐⭐⭐⭐

>>>杀鱼盘:利用二手交易,诱骗买家私下联系并点击虚假链接付款,这种网络诈骗有一个专属名词叫“杀鱼盘”。它遵循了网络诈骗广撒网的特点,分别由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洗钱分赃的“船长”、寻找受害人并引导付款的“渔夫”以及在二手交易平台淘货的被害人“鱼”构成,完成“杀鱼”即行骗成功。

“杀鱼盘”和“杀猪盘”一样,是一种以不特定人群为目标的电信诈骗案件,受骗金额往往不太大,但令人防不胜防。

近期骗子依然遵循“有热点必追”的敬业精神,所以比较流行的“杀鱼盘”骗局与这几年大热的九价HPV疫苗有关。

三年前,可以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在我国正式上市,其中可预防病毒种类最多且有接种年龄限制的九价HPV疫苗,常常处于一针难求的状态。“在超龄前抢到疫苗,比汽车摇到号更值得炫耀。”安络君的女性朋友如此描述其难度。

女性友人们焦急等待疫苗的心情,让骗子嗅到了新机会。他们欺骗受害人的手法为 通过网络广泛投放虚假信息的方式等待受害人主动联系,是很典型的“杀鱼盘”

▲女子找黄牛预约九价HPV疫苗被骗1.2万

这种新骗术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钓鱼:骗子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投放关于“代约HPV九价疫苗”的信息,以“包成功、包三针”等口号吸引急切想要接种疫苗的人群主动联系;还有些段位高的骗子,会藏在普通网友吐槽疫苗难约的帖子当中,先跟着大家一起吐槽,再假装自己已经成功约到疫苗,等着“鱼”自己上钩。

上钩:建立联系后,骗子会告知受害人关于疫苗预约的注意事项,并发送一些虚假的预约网站,以取得受害人信任。

杀鱼:当受害人卸下防备后,骗子就会要求对方填写姓名、年龄等身份信息进行预约;在收取定金后向受害人发送预约成功的短信,进而要求对方支付尾款;接着,骗子会以“订单被拦截”“没备注姓名”等各类借口为由,要求再次转账。

大家可能无法理解:网上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要转账你就转账?

这里骗子成功的关键在于运用了“充满暗示性的话语”,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催眠。

据一位遭遇过“杀鱼盘”的博主描述:一开始,骗子就保证 “预约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让博主放下戒心请她帮忙。在订单出问题后,博主犹豫了,此时对方开始向其施加压力说 “一旦超过15分钟订单就会取消,预约后未付款的订单会被系统判定为刷单,以后想再约就很难了。”这时博主陷入了纠结, 不断问自己,如果这次不付款,以后是不是不让我约了

发现了吗? 骗子一直在渲染不相信他的恶果,在他的暗示下, 受害人的逻辑发生了颠倒,从“他是不是骗子”变成了“万一他不是骗子我该怎么办”。在持续的心理暗示中,受害人往往会放弃整理思绪,索性选择破财消灾。

期间也有人想过求证, “可是当我想打电话给医院询问预约的事,却因为已经是深夜无法接通。”

没错,骗子比你想象的更狡猾。

Top7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难防指数:⭐⭐⭐⭐

这是一种让人“雪上加雪”的残酷骗术,它不一定能骗到你,但它对具有贷款需求或曾办理贷款业务的资金短缺者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男子3年因网络贷款被骗3次


这种骗术看起来可能并不高明:

骗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等广告信息,打着 “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免费提额套现”等幌子,吸引受害人的注意。

绝大多数需要网贷的受害人,都希望尽可能快地得到放款,而骗子就抓住这种 “急”的心理,以 事先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验资、交税等为由,或以 检验还贷能力、调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为借口,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甚至骗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

而此类骗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骗子会想方设法让受害人持续处于 应激状态,使判断力持续下降,也更容易被骗。

应激状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听到一些很好或很坏的消息时,有些人就会出现脑子一片空白的情况。同理,资金紧张的受害人发现无息贷款时的“大喜”,和接下来贷款过程中频频受挫的“大悲”,都会使其陷入不淡定的应激状态中,被“牵着鼻子走”也就不足为奇了。

Top8 “裸聊”诈骗

难防指数:⭐⭐⭐⭐

“裸聊”诈骗,毫不客气的说,是男人都要小心的骗局。就算你没有色心只有好奇心,都分分钟有可能上当。

前阵子就出了个新闻,一常州小伙因为好奇下载了“裸聊”骗子发来的软件,仅仅是露个脸,就被敲诈走了11万。而这样类似的新闻,安络君已经看了太多。

▲小伙没裸聊却被AI换脸敲诈11万元


这种诈骗手法顾名思义,就是骗子利用“美女裸聊”等字眼在网络社交平台或者短信等渠道,吸引受害人点击相关链接,诱导其输入验证码或下载含有木马程序的APP,从而盗取手机通讯录信息,随后对“裸聊”过程进行截图录屏,以向亲友同事公开传播“裸聊”视频、图片为要挟,实施敲诈勒索

“裸聊”骗子有多专业呢?根据已发案件来看,该类案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具体由“聊天团队”“裸聊团队”“APP开发团队”“敲诈勒索团队”和“转账套现团队”构成。

而从电信网络诈骗警情的“推广引流”环节看,目前我国主流社交、通讯、视频、购物、招工、社区、学习类网站及APP平台已全面被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嫌疑人渗透,甚至部分小众群体活跃的软件也出现了电信网络诈骗情况。 一些“裸聊”骗子,甚至已经开始专门针对男同性恋活跃网站下手了

可以说,有男人的地方,就有“裸聊”骗子的目光。

最近,央视公布了一段“裸聊”敲诈的真实声音,大家看骗子威胁人的时候语气多嚣张: “你觉得几千块钱和你的人格尊严比起来…兄弟你嫌贵,那你可以不处理,我发出去了看你怎么做人!”

骗子就是 抓住了受害人的贪色之心,以及惧怕曝光隐私的心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敲诈。而这也是此类骗术流行已久,选择报案的人却并没有那么多的原因。

很多受害人虽然被诈骗了,但由于此事难以启齿,再加上不愿自己的视频流出,只能选择花钱消灾,保住面子。根据警情数据显示,遭遇“裸聊”诈骗的受害人,从职业上看,特征并不明显。 区别只是工作越体面,“面子”越贵,损失金额可能越大

在以往的案例中,很多受害人会以报警威胁骗子,这时对方反而会猖狂反击:报警没用,警察无法阻止他发视频。受害人因此心生胆怯,被迫转钱。

兄弟,骗子说的话,你也信?

报警,不要转钱,这是被“裸聊”诈骗后唯一的挽救办法。

Top9 短信诈骗

难防指数:⭐⭐⭐⭐

接下来说的这种骗术,难防之处在于,它在生活中看似非常不起眼,却暗藏了巨大陷阱。

很多人应该都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比如 积分兑换礼品,免费送纸巾、扫地机器人等礼品,最近比较流行的还有 ETC系统升级、医保卡升级等等。

▲“ETC禁用”诈骗短信

这些短信,除了拥有足以让你注意的事由之外,里面都会附上一个网址链接,诱导你点开。

和没点过的幸运儿们说一下:点进这些链接以后,就会一步一步要求你 填写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 一旦你按照要求操作,银行卡上的钱很快就会被盗刷

为了骗到大家,骗子们自然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

首先得搭建逼真的钓鱼网站,一个合格的钓鱼网站,不管配色、标志、排版、风格,基本与官网一模一样,这样才能让受害人一开始就放下戒心。

▲假冒官方页面

还有很重要一步:和“数据商”购买精准个人信息。

为什么, 公司老板和个体户会收到“营业执照需升级认证”的短信?我们打工人收到的是“你的社保卡已过期需激活”?这不是巧合,而是骗子的煞费苦心。

当收到短信的人看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忍不住点开时,骗子的业绩不就来了吗?

除了精准的人群,对骗子来说,诈骗成功还需要精准的时机。大家试想,如果一个车主刚办理ETC不久就收到“ ETC卡失效重新认证”的短信,那么他上当的概率是不是大幅提升?

2020年,长沙侦破全国首例“冒充ETC认证短信诈骗”案, 数据商只需花500-600的成本,就能得到1万条ETC车主的信息

别大意,我们收到的每一条不起眼的诈骗短信背后,是一整个黑色产业链在发力。

Top10 邮件诈骗

难防指数:⭐⭐⭐⭐

此类骗术放在第十,是因为邮件的使用者较网络、电话和短信更少,但其难防程度同样不容小觑,公司高管、互联网精英、白领等人群都在它的射程范围内。

今年5月,某互联网大厂员工遭“工资补贴诈骗”一事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这是一起典型的邮件诈骗案件,受害人因为一封主题为“最新补贴通知”的邮件,被骗子转走工资卡内余额。

▲“工资补贴”诈骗邮件

像这样的钓鱼邮件场景,近年屡次出现。根据CAC邮件安全大数据中心所做的一项调查, 2021年第4季度,钓鱼邮件总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95.43%

这些钓鱼邮件,有的是广撒网碰运气,有的则是精心炮制,定向攻破。这里有三个案例:

受害人A是某单位员工,他收到的是一封主题为“绩效考核结果”的邮件;

受害人B是公司职员,她在春节前夕收到了“财务部”发来的“年终工资补贴”;

受害人C是追剧爱好者,她收到的是“免费领取某视频平台会员”的福利通知。

当他们满怀疑惑,迫不及待地点开链接后,就会跳转到攻击者设计的钓鱼页面中, 诱导填写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攻击者在收到这些信息后便会发起转账请求,受害人则也会收到银行发来的验证码,输入后,攻击者就可以完成相关的转账操作,成功实施诈骗。

骗子的高明之处在于:1、 邮件后缀是公司邮箱或其他看似官方的平台,以降低收件人戒心;2、 以收件人切身利益相关的敏感内容作为邮件主题,诱骗其进行点击、下载、扫码和登记。

在骗子的不断“努力”与“改进”下,近几年钓鱼邮件不仅质量有所提高,手段也更加隐蔽,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圈套。


利用网络、电话、短信、邮件;冒充客服、公检法、领导、业内人士;以红包、美女、各种利益为饵……骗子目前的手段基本已涵盖在以上十类诈骗手法当中。古人云: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相信大家了解透骗子的套路后,不论未来骗术如何发展,你都能从思维的更高处俯视观察,识破骗局。

//

骗术之所以难防,是因为人是情感性的高级动物,而情感的多变性恰恰是最大的漏洞。人性存在贪婪、欲望、畏惧、私密、好奇、粗心等缺陷,只要抓住其中一点,很容易便成为骗子的突破口。

因此,单纯依靠公安机关打击,根本无法杜绝诈骗,今天总结了以下3点建议,分别从公安机关、企业机构、民众个人3个角度出发,期望大家一同探讨,一起打赢这场持久战

1

公安机关:利用好科技手段

近年来,诈骗分子的犯罪水平和技术不断升级进化。

我们开展“断卡”行动,就有骗子专门开发具有支付功能的APP,隐藏资金流向;我们封杀账号,就有骗子运用自动化软件对被封杀账号进行解封。

由于暴利的驱使和各种平台对虚假招聘信息的宽容,骗子的数量、规模、关系网已经大到难以想象,其中更不乏技术型人才。

而我国的警力本就稍显不足,2002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警力配置平均分别为10.86人/万人和10.4人/100平方公里。工作中我们发现,在一些警力不足的派出所,基层民警也承担起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工作。但非专业化的队伍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往往是投入大、成本高、见效慢。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跑赢骗子,利用好科技手段,搭建智慧警务平台,构建事中阻断系统和违法犯罪线索追踪溯源系统是优化现实警力配置的必要手段,既能把警方精力解放到最关键的劝阻和技术反制工作中,又能帮助提升警务水平,进一步打击犯罪。

现在,我们在收集到的预警战果和各种新闻报道中看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好消息:由于及时预警和劝阻,某某潜在受害人成功避免财产损失数万元

这正是我们能对骗子做出的有力反击。

2

企业机构:做好管制措施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要从根本上减少发案,银行等金融部门、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支持必不可少。

我们知道,电信网络诈骗的实施有三个关键环节:网络引流内容、诈骗电话和短信、银行贷款和转账。若能在这三大源头做好管制措施,将是对骗子的沉重一击。

对于各类网站平台,特别是具有社交属性的相关平台,理应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涉诈信息的处置,关紧诈骗分子与受害人连接的大门。

对于电信运营商,强化电话卡“实名制”管控依然是帮助打击诈骗的关键。工信部2016年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完成未实名电话存量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在2016年底前实名率达到100%。到2022年,大家觉得这个目标完成了吗?我们还需努力!

金融部门近年来做了很多事,比如全面排查清理长期不动户、频繁开销户等异常账户,建立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建立涉诈交易监测等。但“买卖账户”的情况,目前来看依然突出,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下游的收买、贩卖银行卡行为的治理,压缩此类犯罪得以实施的空间。

最近一则新闻还暴露了另一个问题:

海青浦区的李女士来到银行网点,要求给一个个人账户转账19000元,原因是对方转错钱了,要还给对方。银行工作人员发现这是一笔贷款,并且贷款人的信息就是李女士本人,于是决定立即报警。警方判断,诈骗分子利用李女士的个人信息在网上办理了贷款,等钱到账后,谎称打错了,要求李女士退还,将钱骗走。

不经本人同意,为何能放贷?“网络借贷”的管控漏洞,何时才能补上?这依然值得思考。

3

民众个人:提高防范意识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最最重要的,永远是提高防范意识。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诈骗,最终都会转移到验证码、密码、转账等关键字眼上来。一旦遇到,切记多留个心眼。

增强法律意识,不出租、出售银行卡或电话卡,学会保护个人隐私,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注意的事情,这也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表现。

要想远离诈骗,这里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建议:多问

我们只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对方自称什么身份,你就亲自去和该身份确认

比如,骗子自称警察,你就打110询问警察。

骗子自称客服,你就到平台上联系客服。

骗子说带你赚钱,你就问问身边会理财的朋友有没有这种好事。

…………

以此类推,只要你牢记并遵循这个原则,多问问,多“较真”,就算李鬼整容成李逵,在你面前也照样无所遁形。

寄语:永远不要随意低估一个骗局,也永远不要随意指责一个受害人,因为所有防诈骗的经验教训,都是基于受害人的遭遇总结而成。他们只是不幸,而不是不聪明。愿天下无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