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对网络安全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

VSole2023-03-02 09:50:39

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网络安全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其治理功能、实现其治理目标。党对网络安全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具体体现如下:

对网络安全治理原则理念的集中统一领导

网络安全治理的治理原则理念,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网络安全治理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国家安全治理的指南针,也是在整合以往不同国家安全领域各种治理原则理念之后的总集成。

网络安全治理,不单独属于国家安全事务的某一种,而是贯穿其中,均有涉及,无法回避。网络安全治理的疲弱,将直接影响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等。在网络安全治理全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提升政治站位看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党对网络安全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网络安全治理规范体系的集中统一领导

成熟完善的规范体系,是有效治理社会主体行为的重要前提。网络安全治理规范体系建设,离不开党对网络安全治理立法的绝对领导。

党对立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立法领域的关键体现。在网络安全治理立法的各类活动中,无论是制定法律、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还是开展立法评估和立法清理,都必须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尤其是党通过人大常委会党组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在立法活动中,党并不替代立法机关直接行使立法权,而是通过立法民主协商、请示汇报制度、立法执行监督等方式,行使宪法赋予执政党的各项权力,与立法机关共同推进立法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同时,党也依法制定网络安全治理相关的党内法规,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执政党内部自律,进而从党内法规的层面与国家法律法规形成有机配合,使我国的网络安全治理规范体系更加成熟和稳健。

对网络安全治理队伍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网络安全治理的隐蔽性、技术性、超空间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对于治理人员队伍的素质要求和技能考验更为严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迅速走上“快车道”:2014年,中央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为加快网络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设了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201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下发通知,清华大学等29所高校获得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2016年,中央网信办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明确了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党在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中,在培养理念、建设目标、梯队管理和人员使用等各个方面,起到了提纲挈领的领导作用。

对网络安全治理纪律监督的集中统一领导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之本,既是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网络安全治理的核心目标。政治纪律则是政治安全的内部基石,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则。网络安全治理全过程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离不开对政治纪律监督的坚定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治理纪律监督,必须在网络安全治理全过程中坚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锤炼过硬的理论素养和政治品格,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增强网络安全治理队伍学网、用网、管网、治网的政治责任感。

网络安全治理理论
本作品采用《CC 协议》,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和本文链接
利用网络安全漏洞实施攻击的安全事件频发,使网络安全漏洞治理成为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议程。当前,囿于在漏洞评级指标、漏洞披露政策以及“白帽子”法律责任层面缺乏整体性考量,我国网络安全漏洞治理框架亟待面向“合作主义”转型。为此,需通过行政与司法的合作明晰“白帽子”法律责任的边界,通过行政部门之间的合作搭建网络安全漏洞协同机制,通过行政与公众的合作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漏洞治理的渠道,协力共筑网络安全漏洞治
自互联网诞生起,致力于维护其发展与安全的治理进程就已开启。伴随互联网商业化与社会化的深入,治理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相应的机制建设亦不断推进。当前网络空间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需要国际社会进一步推动治理机制完善以适应不断涌现的新需求与新挑战。
网络安全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其治理功能、实现其治理目标。党对网络安全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具体体现如下。
通过将军事领域的知识转移到民事领域,以色列在网络安全治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面临大量传统安全威胁的以色列成功应对了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以色列不仅成功维护了自身的网络安全,而且借助相关产业获得了财政收入,并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但是国防部门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度参与也给以色列带来了挑战。
尽管政府的强势主导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是大势所趋。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初心,也是方向。2022年11月1日,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批准的《数字市场法》正式生效,该法案重构了超级平台治理的制度范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守门人”概念。地缘政治、新冠肺炎疫情和平台治理风暴等力量加剧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迄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还没有消除的迹象。信息传播机制变革,必将导致政府角色的调整。
2021 年 6 月,北约在布鲁塞尔峰会上声明将视自己遭到的网络攻击等同于武装攻击,并适用于其集体安全条款。这表明,确保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北约防务政策三大核心任务的一部分。近年来,北约不断加速推进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并通过发布战略政策文件、完善组织机构、组建作战力量、制定行为规范等手段完善这一体系。
数字时代下,网络安全议题重要性日益凸显。印度作为同样有着庞大网民数量的国家,其网络安全体系对中国有着借鉴意义。当下,印度正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组织结构、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加速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形成以《信息技术法》为核心的多部门法律体系,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为中心的政策规划,以总理办公室为枢纽的组织结构,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从发展趋势来看,印度网络安全体系深受网络犯罪影响,并呈现出体系不平衡的特点
筑牢数据安全治理防线对于保护我国信息主权和公民隐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数据安全治理的相关议题逐渐成为当下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软件,以CNKI数据库2015—2020年间收录的国内有关数据安全治理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从年代分布、作者、研究机构、期刊、高被引文献等多个方面展开可视化分析,由此揭示数据安全治理的热点主题及演进趋势。
VSole
网络安全专家